


墓位堪舆,在于藏风纳水,寻龙探穴。为什么大成都内的皇陵(如鱼凫王墓、刘备墓、王建墓等)和众多历史名人的陵寝都修建在成都平原上呢?因为成都平原周边无大山,山多为势小力薄,山无势、无力,不能庇佑家事昌盛、源远流长。而根据早期的诸葛亮、李淳风(隋朝天文星相大师),以及现代堪舆学之父、中国堪舆协会主席陈帅佛堪舆考证,大成都范围内最好的地势脉络都在平原之上,既能藏风,又能聚气,领袖豪杰多安葬于藏风纳水之地。
因此,大朗福地在选址上也十分注重堪舆之法,在建园初期就邀请了中国堪舆协会主席陈帅佛、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、峨眉山唯贤长老一同参与堪舆选址。认真规划每一个细节,既考虑了阴阳八卦、又参透了五行布局,以“水主财富”为选园宗旨。古代著名堪舆大师郭璞在《葬经》中也说到:堪舆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。就是说,阴阳之地,首先在于水,而且得是活水。河水脉络的流域越广、面积越大、聚气就越厚,特别是在大江大河的回水湾流处,乃是绝佳的宝地。环绕我们大朗福地的岷江金马河玉带缠腰、蜿蜒流淌,全长1279公里,在大朗福地处形成了天然的回水湾。在回水湾处落葬,称为金葬,其地脉价值无与伦比,是安放我们亲人的最佳安息之所。所以大朗福满园与其他墓园的显著区别不仅是环境好,更重要是地理位置好。正是满足了藏风聚气和水主财富的所有条件,属天赐之福地!
而在选址后园区的布局和规划上,我们邀请了中国著名的墓地堪舆大师裴翁教授进行现场堪舆规划。按照园区地形的龙脉走势、八卦格局、吉星方位、气口朝向将墓区、景观进行布局,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太极堪舆图,每条道路都有来龙和去向,这样的布局既能使园区绿树成荫、植被茂盛,又能藏风聚气、调和阴阳。
因此,大朗福满园当是广大名人名家和有识之士百年后的首选之地,众多国家级、省部级领导在园内长眠安息。


地脉连八方,天声振九州。大朗福地恰好坐落在广汉三星堆、都江古堰、黄龙古刹、九峰仙山、新津宝墩城、金马太极地的八卦中心,诸山依河、洛布局,形如巨人手掌,使大朗福满园成为了这掌上明珠,藏风聚水兼得,人丁财富尽握,正应了“不知山穷落平处,穴在平中贵无敌”的民俗谚语,让其地脉绝伦,熠熠生辉。
文脉承千载,古址续文明。大朗福地位于“巴蜀五帝”之第二代蜀王“柏灌”和第三代蜀王“鱼凫”的国都遗址,至今两代蜀王仍安息在其附近。两代王朝一个以“柏灌鸟”为族名,一个以“鱼凫”为族名,自夏朝而兴,及盛商而强,至西周而易。派生出了灿烂无比的三星堆文化,与成都西郊的金沙文化遥相呼应,共同见证了盛商至西周川西古蜀文明的丰富内涵。之后才有刘备的蜀汉、王建的前蜀等对川西文化的延伸,而千百年来安卧于川西平原上的“刘备墓”和“王建墓”,也同温江“柏灌”和“鱼凫”王墓一道,成为川西平原的古址遗迹,有力印证着这块风生水起的祥福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