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
2020-12
冬至丨冬至大如年,人间小团圆!


2020年12月21日,农历十一月初七,

二十四节气之冬至。

冬至阳生春又来,新的开始。

大朗福寿园祝大家平安如意!

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!

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

故曰“冬至”。

 

冬至又名“一阳生”,

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,

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极具代表的传统节日。

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

 

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

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回升,

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,

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

 

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,

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

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。


大雪.jpg

 

【冬至起源】

 

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,测定出了冬至。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,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。殷周时期,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,冬至节相当于春节。后来实施夏历。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,称之为“亚岁”。

 

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。古人认为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

 

【冬至三候】

 

一候蚯蚓结: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。

 

二候麋角解:麋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,所以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

 

三候水泉动:由于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 

【冬至民俗】


祈福:《周礼春官·神仕》:“以冬日至,致天神人鬼。”冬至日,人们去向天地鬼神祈福,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,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。

 

贺冬:《后汉书礼仪》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。”还要挑选“能之士”,鼓瑟吹笙,奏“黄钟之律”,以示庆贺。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,欢乐地过一个“安身静体”的节日。

 

祭天:冬至过节,源于汉代,盛于唐宋,相沿至今。汉朝称冬至为“冬节”,官府举行“贺冬”仪式祝贺,并且形成例行假期。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静体,百官绝事,不听政,择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是故官府放假休息,军队待命,商旅停业,亲朋各以美食相赠,相互拜访。

 

【冬至饮食】

 

冬至这天,北方地区有宰羊,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汤圆、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。

 

饺子:谚语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,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,他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,心里非常难过。

 

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"驱寒矫耳汤"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。服食后,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来,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故而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。

 

馄饨:过去,老北京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。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“浑”与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馄饨”。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
 

汤圆: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。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 着团圆、圆满,冬至吃的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

 

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南方地区民谚云:“冬节大如年”、“冬节没返没祖宗”。外出的人,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,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。


在线客服

电话咨询

微信咨询